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年共审结两万多件案件 不大的团队审了不少大案件
为什么要办互联网法院?从互联网法院成立到现在,这一问题始终萦绕在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的心头。9月,是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生日月,从2018年9月9日成立至今,北京互联网法院用一年的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。
受理新类型案件多
记者从上午的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目前,北京互联网法官共有员额法官35人,法官助理及书记员105人。但这个不大的团队,却在一年的时间内办理了两万多件案子。自2018年9月9日至2019年8月31日,北京互联网法院共收案34263件,结案25333件。
“收结案数量双高、知识产权案件占比高,新类型案件多。”院长张雯总结了互联网法院受理案件的情况。
来北京互联网法院打官司的当事人遍布全国4个直辖市、24个省、5个自治区,近200个城市。涉港澳台案件10件,涉外案件26件。
网上立案、网上缴费、网上开庭、网上证据交换、网上调解,共为当事人减少出行里程2987万公里,可减少161吨碳排放量,共减少出行里程2987万公里,平均每案节省800元。
案件背后故事引热议
“教科书式耍赖”名誉权案、“网红直播坠楼”系列案件、“网拍丁聪书信”隐私权案、“视觉中国”侵犯肖像权案、“暗刷流量”案……这一年里,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案件常常成为网络热点话题,时常出现在微博热搜上。审理互联网领域的新问题,需要法官们花费大量心血,去了解陌生领域,学习新知识。法官们还将大量的精力倾注在判决书的撰写上。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第一案——抖音诉伙拍小视频一案,就形成了近16000字的判决书,当时,合议庭写到夜里11点半。
互联网司法成就受瞩目
院长张雯透露,短视频著作权案在线旁听超过30万人次,“网红坠楼”直播平台责任案在线旁听185万人次,“暗刷流量案”在线旁听256万人次,“教科书式耍赖”名誉权案在线观看1500万人次……
与此同时,作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互联网司法形象的排头兵,北京互联网法院全年接待各类访问554场,共计10120人次。来访者分布了全国所有省份及23个国家和地区。卢森堡副首相、巴拿马共和国最高法院院长、海牙国际法院院长、国际仲裁委员会会长、香港律师协会会长都曾到访互联网法院。
多位来宾表示,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成果令人震撼,中国在互联网司法领域取得的成就已走在世界前列,并表达了希望与北京互联网法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,将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经验移植到本国的意愿。
“北京互联网法院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现代化司法建设成果的闪亮名片。”张雯院长说。 本报记者 徐慧瑶
责编: